之前在我的推送里写Luke一岁去幼儿园就自己吃饭,很多小伙伴都很惊讶。
其实从小我就根据美国儿科医生的建议培养Luke好好吃饭的能力。
Luke一岁多回国的时候和亲戚们一起吃饭。他自己拿着小勺小叉子自己吃,旁边比他大好几岁的孩子还要被奶奶姥姥追着喂饭。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一个端着碗追孩子,另一个风卷残云的快速吃完好去换另一个。
而我每次带Luke去参加家庭聚会都能安安稳稳的吃饭。Luke自己坐在我边上认真的吃饭,我可以和大家聊天叙旧,丝毫不用担心。
很多人看到Luke那么乖乖的吃饭都很惊讶,悄悄向我取经。
其实这种套路,从Luke几个月大就开始了。
自己吃饭从小开始
Luke从八九个月就开始自己吃东西了。
根据美国儿科医生的推荐,Luke在八个月开始用手抓住食物吃。
这能让他通过触觉,嗅觉和味觉来体验各种食物,还能锻炼手的协调性。
其实这个并没有什么难操作的,买个小椅子把娃放上就行了。但执行起来会遇到一些挑战。
首先你要说服自己。小孩子刚开始自己吃饭对食物和自己的手控制力都很差,难免会弄到自己的脸上,身上,椅子上,地上。
我是一个处女座妈妈,这个确实需要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不过自从有了Luke之后,我的强迫症接近痊愈
虽然我准备了吃饭的小围兜,小椅子的垫子也是可以拆下来洗的。为了清理方便,Luke吃饭的区域还有个小地垫。
但刚开始我依然非常崩溃。
刚开始用手抓就抹的到处都是,他手可以碰到的地方全是食物
后来开始用餐具,他多了这样武器能把食物送到更远的地方,包括桌子上、墙上、和妈妈的脸上、头发上、衣服上。
我有好几次都看不下去了,转身离开。眼不见心不烦。不过这个必经阶段,早晚是要过去的。Luke的手眼协调确实越来越好了。
Luke不到一岁的时候和全家去餐厅吃饭
还有你要说服你爸妈和你配偶的爸妈。
这个才是最难的。
我的计策是,按照儿医的推荐来,同时摆出各种利弊。
对我自己爸妈,我说的是:你们现在喂他,等你们回国就只有我来喂了,我会累死的。Luke会自己吃饭我就解放了
Luke姥姥姥爷虽然有些不忍,但考虑到Luke妈毕竟是他们亲生的还是屈服了。
对爷爷奶奶我搬出了幼儿园。Luke两岁就要去幼儿园了(最后一岁就去了),没有人喂他。现在不教会他自己吃饭去幼儿园就只能天天挨饿了。。。。
爷爷奶奶虽然不忍,但考虑到Luke以后的生存压力还是屈服了。。。
我是不是很机智呢?
千万不能喂饭
刚才说到Luke妈是怎么说服老人的。
这个方法也许对你并不适用。但我还是鼓励你努力一下,试试说服老人。
原因很简单:喂饭对孩子的饮食有严重负面影响。不但是孩童时期,成年后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受影响。
我看过一本书:Intuitive Eating。讲的是如何回归人类本能的饮食习惯。
所谓人类本能的饮食习惯就是:感知身体本身的信号,饿的时候吃,吃饱了停下。
喂饭就是这个本能习惯的反面:别人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吃,吃多少算吃饱。
人的食欲是根据身体激素水平每天变化的。你想想你自己是不是有的时候胃口很好,有的时候看到好吃的也不怎么想吃?
孩子也是一样。不想吃的时候被硬塞食物,这是和人类本能做对抗。对孩子的心理是有负面影响的。
长期下去,孩子不但会对喂饭的人反感,也会对吃饭这件事本身产生负面情绪。
饿几次也没事的
我们的长辈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长大的。他们对食物的缺乏有深刻的体验,因此会下意识的认为食物是好的东西。
这个是心理上的正常反应,我们应该去理解。我可不是想把这个推送变成长辈批判大会
Luke妈妈觉得这些都是可以沟通的。长辈曾经体会缺乏食物的滋味,知道那个是不好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过量的食物也对身体有害。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让孩子终身收益的。
大一些就可以用餐具了
孩子多久吃一次还是要根据年纪。越小的孩子吃东西频率越高。
Luke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一岁,那时候他班里都是8点半早饭,11点午饭,12点到3点半午睡,3点加餐,5点加餐。几乎两三个小时就吃一次。
在幼儿园吃饭
现在大一点了吃东西也没那么频繁了。
饥饿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反应。为的就是告诉大脑该吃东西了。让孩子偶尔体会下,不但无害,反而能让他们感知到身体的信号,知道食物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
我可不是让你故意饿你家娃。就是定一些规则什么的。
比如我家晚上刷完牙就不能吃东西了。刷牙之前Luke饿的话我们会给一些零食。
有一次晚上刚刷完牙Luke就说饿了。我说明天早上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今天不能吃了,爸爸妈妈刷完牙也不能吃东西了。
Luke虽然委屈但是没有办法,第二天早上跟我说晚上听到自己肚子叫,但早餐吃的特别开心。
相信我,孩子偶尔饿一两顿,身体不会出问题的。要是真有那么脆弱,人类早就灭绝了。
不喜欢蔬菜?
很多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家Luke天生没有吃菜的基因。他的亲爹妈都是食肉动物。
我和Luke爸谈恋爱的时候去吃过一次烤肉,点菜的时候以为都是半份半份点的,上菜了才发现都是整份的。
我俩面面相觑,说那就能吃多少吃多少吧。
结果就都。。。吃。。。了。。。。
可见这样的基因吃菜有多难。
这方面可以做的就是多尝试。用不同的做法处理蔬菜,说不定会有惊喜。
Luke喜欢吃白煮西兰花和蒸胡萝卜就是我经过无数实验测出来的。
美国可以买到的蔬菜种类很少。常见的蔬菜基本上十根手指就能数过来。
绿色蔬菜我尝试过菠菜、芹菜、黄瓜、西葫芦、羽衣甘蓝、青椒。青椒和羽衣甘蓝无论怎么做都是一口不吃啊
西兰花我就试过炒、蒸、烤,而且还变换了调味的方式。最后发现其实Luke还是喜欢比较简单的烹调方式,可能这样最大限度的保持了食物的原味吧。
还可以设定情景。Luke爸说Luke是腕龙,把西兰花当成树叶,Luke一下就把西兰花吃了,说还要变腕龙。
孩子都喜欢玩,这招屡试不爽。
Luke爸还发挥了他爱洗脑的特长,吃西红柿炒鸡蛋之前告诉Luke这个菜怎么怎么巨好吃。Luke之后就叫这个菜“巨好吃”了
健康不好吃VS好吃不健康
家长们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健康一些的食物(比如蔬菜)孩子觉得不好吃。而孩子觉得好吃的食物大部分不健康,比如蛋糕,冰淇淋,糖果,薯片。
Luke妈的看法是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但不要严格强迫。比较实际的做法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吃的健康。
这里我们还是要回到开篇我提到的那本书。书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就是越限制越想要。
比如我现在说“不要想粉色的大象”,我保证你脑子里除了粉色大象没别的。
食物也是一样的,本来冰淇淋,蛋糕,巧克力这类东西只是一般有吸引力的东西,说不定吃两口就够了。
加上了“不准吃”的标签后,他们立刻成了不可触及的人间美味。
你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机会吃,会不会使劲吃到肚子撑破呢
这个理论适用于所有人,不只是孩子。我记得贾玲说过(我是非常喜欢贾玲同学的,胖瘦都喜欢)她就是因为节食后暴饮暴食,如此反复了几次才发胖的(世界上超过90%的节食都以暴饮暴食结束)。
有点离题了,想了解更多还是去看那本书吧。
我家的做法就是从小让Luke接触“垃圾食品”,大部分时间鼓励他健康饮食。
因为他早晚要接触“垃圾食品”,所以也没必要妖魔化。让Luke知道有不同的食物选择就对了。
Luke大一点的时候我也给他讲过有些吃的是让我们长高长肌肉的,而有些是让我们吃了高兴的。
这两种东西我们都要吃,缺了哪一种也不行,身体会不高兴的。
Luke一直都喜欢冰淇淋,但也没有每天吃。
吃水果比较多
写在最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不如身教。
Luke一岁时和爸爸妈妈去西餐厅吃饭
想让孩子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自己也要吃的健康。比如多吃新鲜蔬菜,优质肉蛋奶和优质脂肪(女性尤其需要优质脂肪)。
先把自己照顾好才能照顾全家。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重点。
首先吃饭这件事和睡觉不一样,千万别觉得孩子长大就好了。
孩子确实会长大,但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还有大家心态要平和,饿了吃饭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不要觉得饿一顿身高就少长一厘米,没那么夸张。
你总不能一辈子盯着孩子吃吧,所以还是要放心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想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投稿时间:2021-02-20 最后更新: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