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现在医院里最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之一,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现在的血常规检验都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下面是一份血常规的报告单,里面涵盖了24个项目的内容。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等。
从血常规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并不能直接分析出你的身体有癌或有什么病变,只能间接地提示你的身体可能哪方面有问题了。
一、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 10.0) 109/L
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增高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白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二、红细胞 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男:(4.0 5.5) 1012/L
成人女:(3.5 5.0) 1012/L
增多见于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少见于白血病、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三、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 160g/L 女性110 150g/L
四、血小板
正常参考范围 (100 300) 109/L
增高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急性感染等;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从血常规看不出来是否患了癌,如果想通过血液查是否患了癌,可以抽血查肿瘤标志物等。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院做个血常规现在从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相较于住院就是几千上万的花费来说这个已经是便宜货了,我们都会想这些揭示问题多又经济实惠的检查可以多开点,少开点什么核磁共振啊、CT啊、PETCT啊,我们大家就会都看得起病了。当然药钱最好再降一点,尤其是那些肿瘤的靶向药,慢性病的长期吃的药。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是住院三大常规中必须要有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血液是由液体(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组成,血常规是就是从人体静脉血中抽取一定的血液标本(单做血常规就需要消耗2ml左右),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
血常规三大块: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血小板
上图中白细胞计数以下到红细胞计数之前都是白细胞的相关分类和计数。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接下来就是白细胞分类
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2)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急慢性血液病、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2)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 X 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单核细胞(M):增多: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2)减少:无临床意义。
增多:(1)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均可导致红细胞增多(这个主要是水分丢失多了,相对的红细胞没丢失,其在血液浓度就上升了)(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没有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的增多);(3)代偿性增多:缺氧。
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贫血主要看这个)
血小板是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增多和减少都有一定的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所以可以看到血常规能提示很多情况的疾病,是一项基本检查,但是只是提示疾病的方向,真的要明确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这十几块的血常规还是很值的。
所以回到本问题:能不能通过血常规查出癌来?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只能提供造血系统的癌,也就是白血病,白血病就是一个白细胞的病理性增多(增多特别特别明显。)但是对其他的癌的提示作用比较少。
另外:某些癌也有一些检查可以提示:临床上怀疑肿瘤的话一般都会查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肿瘤三项的检查,分别是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这三个标志物对某些癌是有提示作用的,也用于术后对癌症是否复发的一个监测作用,但是只是一个提示作用,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
当今对肿瘤诊断准确性比较高无创检查的就是PETCT(这个检查非常贵近一万块钱,太伤钱了,一般人还真做不起,这个检查对怀疑恶性肿瘤的又很重要。诶,期待赶紧降价吧,不然病人真的很难治得起病)。另外就是不确定肿瘤是否为恶性的时候需要做一个病理活检,因为肿瘤的良恶性对手术治疗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恶性肿瘤的手术创伤比良性肿瘤的创伤大很多。所以为了病人的最终利益,有些检查真的不能省。
欢迎留言,我有时间必回!另外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谢邀。
血常规可以帮助发现很多疾病的早期迹象,包括癌症,但它并不能作为确诊的唯一依据,还需要配合其他检查。
血常规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和方便快捷的化验项目之一,能够为常见疾病的及时诊断、严重程度与疗效判断等提供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
血液由大量的有形细胞和液体组成,血常规检查的就是血液里的细胞这个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的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化验单上除了这四项的主要数据,还有各系细胞形态、分布等,并在特殊情况下显示细胞的成熟程度,项目可多达20项以上。通过发现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利于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的疾病有:贫血、白血病、败血症、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还能对造血功能进行有效评估。它不但可以提示血液病,也可为其它系统功能疾病的判断与鉴别提供重要可靠的信息。
癌症可侵袭人体全身组织,血液系统也不例外。在癌症发展的过程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均可出现相应的异常改变。血常规如出现异常,也可能是血液系统肿瘤的表现。
注意:如果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异常,并不能单凭一项检查就确诊,如白血病的确诊还要结合骨髓检查才能下定论,血常规多为辅助检查,能发现一些疾病早期变化。
虽然血常规化验项目多达 20 多项指标,对患者而言,抓住其中最重要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总数(PLT)4大项即可。如果4大项没有问题,而其它项存在问题,虽然也有可能是血液疾病的缘故,但多数情况是没有休息好、失水过多等问题引起的。如果4大项中的一项出现问题,同时还有其它子项超标,很可能是特定疾病的指征,需要到医生处咨询、治疗。
一、血小板计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二、血红蛋白与红细胞
增多: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
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
三、白细胞计数
增多: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减少: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性所致及某些血 液病等。
四、4大项与小项综合异常
1、红细胞、血红细胞、红细胞压积
(1)三者同时升高: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提示血液粘稠。
(2)三者同时降低:提示贫血,根据细胞的大小及染色分为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如果是临界或者轻度的话,可以通过多吃含铁的食物,如血豆腐、黑木耳等来调节。
2、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
(1)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而淋巴细胞比率下降:常见为急性、慢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系统疾病。
(2)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下降而淋巴细胞比率升高:常见为慢性病毒感染、淋巴系统疾患。
3、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
(1)血小板高于正常值,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预示了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太高容易出现凝血。
(2)血小板减低同时伴红细胞计数减低:可见于某些生理状态,如女性月经期。
在血常规化验检查报告中有时某项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则不用恐慌。对健康体检者来讲,大部分“偏离”属于正常情况。 可能与抽血前没有喝水、没吃早餐,导致血液浓缩有关。白细胞易受情绪、环境的 影响;剧烈运动、饱餐,或服用某些药物,会导致血小板升高。
血常规检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如果出现异常,切不可忽视在全面检查基础之上,使结果互相印证,进行综合判断。复查后血常规指标不恢复正常, 则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请教咨询医生。
癌症患者除了重点关注4大项检查结果,要尤其注意白细胞系中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其高低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进行化疗、放疗。
此外,应注意检查结果中的“危急值”,即可能危机患者生命的检验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血常规中的危急值规定如下。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保障生命安全。
谢邀!如题:如果身体患有癌症,除非是我们说的“血癌”可以从血常规中反映出来,比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明显升高。如果身体有其他病血常规可以作为初步筛查。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以下血常规的内容。
上图为我们医院的血常规报告,我们来看看,一共分为26条,看完大家有种茫然的感觉,其实对于大众来说最值得看的就是三大项: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RBC)血色素(HGB)以及血小板(PLT)。
1、白细胞:数值变化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升高最常见的原因还是细菌感染,不少病毒感染WBC其实并不升高,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会升高, 其降低可能是脾功能亢进或药物影响等等。
2、中性粒细胞伴随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结合临床症状,考虑应用抗生素治疗。
3.红细胞和血色素:这两项结合起来看是否存在贫血, RBC和HGB低于参考值,当然贫血的原因也有很多,需要结合病情和其他检测综合分析。而后面的MCV,MCHC和MCH往往能提供对于病因有价值的信息。
4、血小板:小于正常值,提示有出血倾向,原因比较多,以血液系统疾病导致较为常见,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5、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结合起来看,淋巴百分比升高,如果是感染则病毒性可能大,也可能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可能存在免疫低下等可能。
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比前面那些要少用,其数值升高提示寄生虫感染或过敏的可能,
特别强调的是每个项目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多个项目结合起来才会有意义,另外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不同,检查结果也可能具有不同意义。
每个项目不适孤立的,需要结合才有意义。也要考虑到年龄性别的不同,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血常规检查,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最基础的血液检验,是医生通过观察血液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那么,如果身体患癌或者身体上其他病患,查血常规可以查出来吗?
从血常规的检查具体内容来看,它并不能直接分析出你的身体有癌或有什么病变,只能间接地提示你的身体可能哪方面出了问题。如:
一、白细胞——正常参考范围,成人(4.0 10.0) 10^9/L。
1、白细胞增高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2、白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二、红细胞——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正常参考范围,成人男:(4.0 5.5) 10^12/L;成人女:(3.5 5.0) 10^12/L。
1、增多见于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少见于白血病、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三、血小板——正常参考范围 (100 300) 10^9/L。
1、增高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急性感染等。
2、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如上所述,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是否异常,需结合临床明确病情。如果想通过血液检查明确是否患了癌症,可以抽血查肿瘤标志物。一般癌症检查方法有相关的X射线、CT检查、MRI、B超等。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血常规可以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能给医生提供很多信息,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具有帮助,但是血常规自然不是万能的,对所有疾病都有帮助。
一、血常规提示感染,是最常见的用途
感冒发烧了,医生通常会开一个血常规检查,来帮助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1、细菌感染
2、病毒感染
3、寄生虫感染
二、提示贫血
三、提示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还能够提示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对我回答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谢邀回答。单凭血常规检查不能查出癌症,如为感染性疾病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对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血常规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需进一步检查。癌症虽然也会引起贫血,但癌症病有其特定症状。如肺癌可有咳嗽、咯血等;肝癌、胃癌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大肠癌则可有腹痛、腹泻、便血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总之,癌症需要经过特殊检查,如B超、内窥镜、cT、核磁、
病理等综合判断才能确定。
谢邀!查血常规是有一定指标异常变化的,但是只能说是一个提示作用不能是根本性的确诊。
血常规本身它就是一个常规性质的检查,能够反映人体的大概情况。
比如说肿瘤的患者有可能会有一定的炎症性的反应,造成白细胞升高,或者是有一定的隐性失血的反应,造成血红蛋白的降低等等。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某些异常的指标变化,那么则需要进一步的相关检查,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明确肿瘤的相关状态。
所以很多患者一开始要查血常规,后期再要进一步的查一些其他的情况方面的检查,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意义。
而且现在相关的检查化验都是比较方便和快捷的,尤其是CT核磁的广泛应用,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都可以使患者在受到很少的创伤的前提下确诊疾病。
当然治疗的话还是相对比较麻烦的,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攻克,还是需要积极的进行相关的进一步的研究。
祝福大家都能够身体健康!
如果大家有任何的问题可以私聊,获取问诊咨询方法。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带你了解真实的神经外科(脑外科)世界。 (为合理合法的诊疗疾病,请选择正规渠道)
单纯一个血常规是不能检测到身体其他病变的癌,有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在血常规上表现出来,有些疾病查血常规只是辅助检查,并不是诊断的依据。
可以这样跟你说,除了白血病等血液病,其他癌症,都与血常规没有直接的关系。
直接反应癌症的血的指标是肿瘤标志物,它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9-9,甲胎蛋白,CA125等等。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或留言哦。
投稿时间:2022-03-01 最后更新:2022-06-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Q5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1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2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