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一毛
鸿蒙经过两年的野蛮生长,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自从2019年6月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以来,不到1年的时间,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已经达到4亿部。从零到跨越生死线,鸿蒙的野蛮生长速度,让全球为之震惊!
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实现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华为手机在全球的保有量巨大,但同时,随着华为逐步将自己的设备都更新到了鸿蒙系统给,其发展红利已经见底。
华为宣称,鸿蒙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经达到36家,包括美的、苏泊尔、九阳等,适用的设备也扩展到了电视、白板、投影仪及其他智能家居方面。
可见华为采取与第三方的合作的方式,帮助鸿蒙开辟新的市场。但这对于鸿蒙的发展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众所周知,目前手机仍是智能生态的看门设备,以手机为核心,与其他设备实现互联。小米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米家生态做得也非常完善,这也是小米的一大收入来源。
如何打动小米、OPPO、VIVO等国内一线手机厂商,是鸿蒙想要继续快速发展所要思考的最核心问题。
小米的生态是建立在安卓系统之上的,属于应用层级的设备互联。而鸿蒙系统则是在底层实现了设备互联。这在设备之间信息传输速度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
在日常使用时,并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应用在汽车、远程医疗等对时延有超高要求的领域,鸿蒙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除此之外,安卓系统毕竟来自于大洋彼岸,从华为被制裁到俄罗斯被制裁可以看出,安全性并不可靠。
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中,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任正非早就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才耗费巨资打造中国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
即便鸿蒙拥有着诸多优势,但其劣势也十分明显,新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生态与谷歌、IOS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等等。
而且鸿蒙还有一个隐形的劣势,那就是它的出身。
虽然鸿蒙系统是一个开源系统,但它现在毕竟属于华为,而华为自己也生产手机。对于XOV来说鸿蒙就是竞争对手的产品。
这一现象在华为汽车业务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华为虽然在自动驾驶、智能驾驶仓、汽车通信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但一线车企在与华为合作这件事上仍然慎之又慎。
这还是在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的背景下,车企依然害怕有朝一日华为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与华为合作后,很有可能自己会丢掉灵魂,成为华为的代工厂。
所以华为不得直接插手汽车制造的方方面面,从赛里斯SF5到问界M5,华为基因越来越明显。
从发展角度看,脱离华为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降低其它手机厂商的抵触情绪,更有利于鸿蒙的发展壮大。而华为最近的动向,确实有把鸿蒙分离出去的意味。
今年年初,原华为消费者BG首席战略官,消费者业务战略市场部部长邵洋成为了深圳开鸿董事长。近日,鸿蒙系统的引路人王成录也从华为离职,到深圳开鸿任CEO。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王路成将在深圳开鸿继续负责鸿蒙系统,而邵洋将肩负起鸿蒙系统的市场推广工作。
跳出华为,反而少了华为的束缚,鸿蒙系统或将迎来更广阔的天地。也许不久之后,鸿蒙系统将成为中国的底牌。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点赞、分享,感谢关注!
投稿时间:2022-05-26 最后更新:2022-05-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Q5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1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2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