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之下,物价的稳定成为了当下许多人关心的话题。近期,由于天气、物流、产量等原因,导致了辣椒价格出现上涨,影响了部分人的饮食;此外,一些龙头纸企陆续发出涨价函,普遍上调200元/吨,导致各类纸品价格纷纷上涨,也影响了部分人的生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不仅如此,近日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猪肉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共同推动,2020年末CPI环比涨幅比较大,全年CPI同比上涨了2.5%。央行也对2021年的物价情况做了分析,认为:2021年我国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
那么针对预期之内的正常物价上涨,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90后金融认为,应当从财富管理做起,让有限的财富增值速度跑赢CPI上涨速度,就像银行员工说的,要学会“钱生钱”:
我国是一个储蓄率相当高的国家,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储蓄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中国金融学院院长、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2020年年会演讲中说,中国的储蓄率,在十年前是50%,现在已经下降到45%。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且在负债方面,根据权威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之前所发布的一则《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的报告》来看,我国有86.6%的年轻人正在使用金融信贷产品,年轻人群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41.75%,只有13.4%的年轻人处于零负债的情况。
综合说明:不仅储蓄率在下降,而且负债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在此基础上,若物价再持续上涨,我们真的应该想想如何提高财富管理意识,让手头的财富增值。
我们根据财富管理产品的定位和风险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低风险、低收益:储蓄、国债、货币型基金、银行票据;
2、中风险、中收益:高评级地方债或企业债、股票型基金、商业票据(平衡型);
3、高风险、高收益:股票、贵金属、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激进型)。
总体来看:财富管理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也就是高收益必然对应着高风险,这是资本市场不变的真理。但有风险不代表不安全,要想在安全边界内博取高收益,财富管理人就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财富管理技能,从而提高自己识别风险和驾驭风险的能力。
具体来看:债券型基金、互联网黄金(固收类)是目前比较适合“小白”的财富管理方式。至于货币基金,目前收益持续下降,也只能作为钱包,作为临时资金的中转站使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但不管怎样,与定期存款(年利率约1.9%)相比,这些中低风险的财富管理产品已经足够帮助我们跑赢物价上涨了。同时也要谨记:财富管理产品本身无所谓好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终的选择还是要靠自己。#物价温和上涨#
投稿时间:2021-01-20 最后更新:2021-01-20